9月19日,由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行政事务局策划举办的四周年媒体茶话会暨“横琴在线”栏目“寻找106个来横琴的理由”线下分享活动顺利举行宝聚荣配资,5位在横琴创业就业的澳门青年代表汇聚一堂——时星创富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智龙、澳门太赫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万浩光、横琴片仔癀博物馆执行董事林子翔、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澳门籍仲裁员黄淑筠、合作区城市规划和建设局生态环境处澳门籍中级行政专员陈星亮。
5位青年来自不同行业、对横琴有着不同的思考,他们围坐天沐河畔,畅所欲言,分享在横琴创业、就业、生活的点滴,共同探讨“澳门+横琴”联动发展的无限可能。
“荒野”变“热土”
合作区实现民生与产业双向升级
回顾过往,澳门青年对横琴的 “蝶变” 有着深切体会。
2014 年刘智龙初到横琴时,眼前“几乎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座主题乐园和几栋刚建成的大楼”。如今 24 小时通关、澳门单牌车自由往来成为常态,这对于在横琴创业、生活的澳门人来说是印象最深刻的变化。
“00 后”陈星亮小时候经莲花口岸进入横琴,所见仍是一片荒野,而现在澳门新街坊、横琴文化艺术中心等民生配套陆续落地,“通琴号”、动态公交让出行更便捷,生活便利度实现了质的飞跃。
不仅是民生配套,产业发展也实现着 “跨界” 升级。
万浩光表示:“横琴正在实现从休闲胜地到产业高地的转型,过去的横琴以海鲜和文旅闻名,如今已成为科技和高端制造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地。这种转变使横琴成为澳门融入大湾区、实现产业多元化的重要平台。”
伴随着“四新”产业在合作区形成产业聚集宝聚荣配资,多位青年在逐梦路上也越走越远——
刘智龙在横琴的企业从最初的手信零售,扩展至文创产品、科技企业等多个领域;万浩光的团队与南方电网合作,推进太赫兹技术在绿色能源领域的应用,其团队研发的节能设备已应用于横琴数字零碳岛共享实验室及南方电网试点项目;林子翔和团队在横琴打造片仔癀博物馆,以中医药文化展示、中医门诊服务与国宝药品展示区深度融合,让中外游客都能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政策赋能+机遇叠加
合作区成为澳青“出花园”仪式
为何选择扎根横琴?几位青年的答案虽各有侧重,却都离不开 “政策优势” 与 “发展机遇” 两大核心。
黄淑筠直言,横琴对澳门不是 “选择题” 而是 “必答题”——“澳门现在需要经济适度多元发展,如果我们只在澳门本土发展,远不能满足我们转型的需求,而横琴能够帮助澳门实现这一点。”作为合作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聘用的澳门籍劳动仲裁员,黄淑筠从职业中接触个案可以看到,确实多了很多澳门企业进驻横琴。
“合作区成立让我所学的冷门专业有了用武之地。”陈星亮讲述起自己的经历,当初,他本科所学的专业是生态学,在澳门发展空间有限,2022年来横琴考察,发现横琴拥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当看到合作区面向澳门公开招聘员额制人员时,有一个岗位招聘生态学专业,他便马上报名,找到了专业与事业的契合点。
“横琴给予澳门青年的不仅是政策红利,更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林子翔说,2020年,受横琴税收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吸引,他将公司总部从深圳迁至横琴,开启了一段与中医药文化结缘的创业之旅。
“当时横琴推出针对澳人澳企的免租政策,我们率先落户,开始探索产业方向。”在深入了解横琴重点发展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后,他结合家族国学文化研究背景和个人兴趣,最终选择了中医药产业赛道,“我们要让中医药这一千年瑰宝通过横琴平台实现产业化、现代化,并走向世界。”
刘智龙将横琴比作潮汕文化中象征成年的“出花园”仪式,诠释澳门青年在横琴的成长路径。“横琴就像一座被保护的花园,让澳门青年可以先在这里适应内地环境,积累经验,再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如今,他的企业产品已通过横琴这一起点,销往广州、深圳等多个内地城市,成功实现“从横琴出发,走向全国”的发展路径。
深化协同、联通世界
澳门青年提出未来愿景
谈及对横琴未来的期待,青年们纷纷从 “人才”“规则”“生态” 等维度提出建议与愿景。
在人才方面,林子翔建议横琴应放眼全球吸引人才:“澳门仅60万人口,中医药产业需要更多专业人才。横琴应该海纳百川,吸引全球英才共同发展。”他相信,在合作区的建设背景下,横琴将成为汇聚全球人才的高地,助力中医药产业实现百亿级乃至千亿级的突破。
规则衔接与民生优化仍是重点。黄淑筠建议加强法律保障普及,比如在澳企注册时发放“劳动争议应对手册”,同时进一步优化通关效率,缓解下班高峰的交通压力;陈星亮则幽默地提出要“拆掉澳门人心理上的‘口岸’”——通过更多优质服务与便利措施,加强两地“心联通”,让澳门居民将横琴当作真正的家园。
长远来看,澳门青年还期待横琴成为 “联通世界的窗口”。“我们不仅要在横琴研发,更要探索制定横琴低碳产业标准,希望将这里打造成为面向全球的低碳技术应用和输出平台。”万浩光表示,希望合作区未来5年能吸引全球低碳技术人才,推动横琴成为全球绿色创新高地,实现“从横琴出发,服务全球”的产业愿景。
刘智龙则表示:“琴澳一体化不应仅是两地联动,更应成为联通世界的平台。希望通过这个独一无二的合作区模式,吸引更多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通过澳门和横琴走进内地大市场,共同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见证变迁到扎根成长,再到共绘未来,5位澳门青年的经历,成为澳门居民融入湾区发展的时代缩影。且看将来,随着琴澳一体化建设不断深入,定会有更多青春的身影投入崭新的舞台,写下属于各自的生动故事。
采写:南方+记者 黄天儒 蒋欣陈
统筹:梁涵宝聚荣配资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