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富深优配,也是中国经济韧性与活力的重要基石。产业集群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加速新型工业化的核心载体,已成为驱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以下简称集群),日前,安徽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培优育强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明确,我省将围绕加快发展“4433”万千亿制造业产业体系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各县(市、区)立足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打造一批首位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链配套完善和市场竞争力强的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绣花针”精织“产业图”
走进被誉为“中国仪表之乡”、全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源地之一的滁州市天长县,只见产业园内,机器有序运作,货物被接续运输,一片生产的繁忙景象。
这个从零星的家庭作坊、乡镇企业起步,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一跃成为全国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产业集群,如今一个产业园里有智能仪表企业100多家,上下游企业隔墙协作,半小时就能配齐全部零部件。
去年,天长仪器仪表产业集群产值突破180亿元,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累计获得行业专利超1200件,被评为国家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天长县推进集群的成功实践,印证了精准产业定位对集群发展的核心引领作用。然而富深优配,当前县域产业集群发展仍普遍面临“多而不强、聚而不群、特色模糊、同质化竞争”等挑战。
针对此,《方案》强调树立全省“一盘棋”理念,通过强化规划引导、明晰县域集群培育重点、编制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布局规划图等举措,引导县域选准产业。同时,强化“首位”产业“首位”支持,省市县叠加政策赋能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
在具体产业培育布局上,《方案》依据各地比较优势进行了精细化划分。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培育界首市资源循环利用,合肥市蜀山区环境监测技术与装备,凤阳县循环经济等集群;医药产业,重点培育亳州市谯城区中医药,太和县化学原料药,旌德县生物医药,砀山县医疗器械等集群;纺织服装产业,重点培育望江县童装,六安市金安区羽绒服装,利辛县、宿松县纺织服装,郎溪县、五河县新型纺织材料,无为市羽毛羽绒等集群……
“组合拳”育强“生态链”
纵览安徽各县域,产业版图正加速拓展,特色集群效应日益凸显。
在湾沚区通航产业园,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在聚链成群,从国内首架大型双发无人机的适航攻坚,到精密航空零件的技术突围,共同推动航空产业振翅高飞;
国家级特色集群———太湖县功能膜新材料产业集群,汇聚90家优质企业,构建了覆盖多元化产品的完整产业链,凭借纳米级光学涂层技术,成功应用于国产大飞机舷窗与柔性显示屏,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与国际垄断突破;
……
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茁壮成长,亟需汇聚各方资源与形成协同合力。
为此,我省系统整合科技创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智转数改)、优质企业梯度培育、质量品牌建设、产业协同生态构建、国际化拓展(抱团“走出去”)等关键环节,统筹工信、发改、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政策资源,形成赋能集群发展的强大政策合力。
依托徽派企业国际经贸合作联盟、工信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等机构,提供集群“抱团出海”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省有关部门在要素保障、产学研合作,资源对接等方面,重点支持集群企业;引导银行、担保等金融机构创新开发“集群贷”等特色差异化金融产品。
与此同时,在要素保障、产学研合作,资源对接等方面,重点支持集群企业。各市统筹土地、能耗、污染排放等要素资源支持辖区内集群发展。各县(市、区)落实主体责任,编制集群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图谱,建立企业库、项目库、人才库,制定集群专属“政策包”。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提出,将建立科学评估与激励机制,制定《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管理办法》,建立集群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发布年度评估报告,并将评估结果纳入各地制造强省建设年度评价,每年择优培育认定20个左右省县域制造业特色产业集群,统筹制造强省等专项资金,用于开展“一群一策”诊断富深优配,支持集群编制专项规划、一图三库、建设公共平台等。(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 赵雪莉)
天宇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